top of page

社會創業方興未艾

  • 謝家駒
  • Jun 21, 2017
  • 3 min read

在去年年底的「民間社企高峰會」上,筆者有十分鐘的發言時間;為了充分運用這十分鐘來令觀眾腦海中留下一個深刻印象,筆者選擇了以下一句話來發揮: 「未來三十年,世界上推動社會進步最主要的力量是社會創業精神」。

為什麼有信心說這句話?首先,過去三十年,在全世界範圍來看,社會創業精神確實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主要力量。況且,世界各地的社會創業家已滙聚成為一股全球式動力,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互相學習及共同合作的機會,一方面亦同時感染及孕育更多的社會創業者。這股力量肯定在未來三十年將進一步發揮及擴大,為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公義、更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創造條件。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能否想到其他更重要力量?

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能否想到其他更重要力量?筆者嘗試考慮其他方面:科技?相信不會,因為它是雙面刃,可為善也可為惡,關鍵還在人如何運用它。企業又如何?直至現在,企業基本還是「純經濟動物」,以利潤掛帥,雖說創造了財富,提高了生產率,以及提供了物質繁榮,但基本上企業對解決社會問題並無興趣,反而將製造更多社會問題,故不是一股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政府又如何?世界各地的政府未來三十年皆會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及挑戰,自顧不暇之餘,難有機會及能力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後者還是極大程度要依賴公民社會的努力。所以說,未來三十年,社會創業精神將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一股最重要的力量,一點也不為過。

何謂社會創業精神?

「社會創業精神」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 的一個翻譯。這裏說「一個」,是因為在台灣、內地、新加坡,甚至在香港,也有其他譯法。這個詞在英語世界的出現,也只有約三十年的歷史,公認是由美國人戴爾登(Bill Drayton, 「愛創家基金會」的創辦人)所創,意思是指稱那些「運用創業精神來創辦事業去解決社會問題」,其中有三個關鍵元素 :

(一)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創業者與一般創業者最大的分別是,前者針對一個特定社會問題,有一種明確的社會使命,而不像一般創業者,主要是追求財富的創造;

(二)運用創業精神──包括擅於發掘資(Resourcefulness),願意承擔風險,敢為天下先等;

(三)創辦事業──一般人有這樣的一個錯覺,以為社會創業者創辦的一定是社會企業,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創辦的可以是志願機構、慈善機構、合作社、牟利機構,或是任何形式的「混合型組織」(hybrid organization)。簡單的說,社會創業者最關心的是社會問題的解決,會因地、因時制宜,選擇最適合的組織形式來實踐其社會使命。不過,話得說回來,近年來世界各地不少社會創業者確實傾向採用社企這個形式運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最有能力創造自己的收入及利潤,達致自我延續的作用,而不像其他組織形式,往往要靠捐款、贊助或資助來維持。

這裏也帶出另一個難題:怎樣譯social entrepreneur?筆者認為,不適宜把它譯成「社會企業家」,因「企業家」是名詞,「社會」是形容詞, 但「社會企業」亦是名詞;譯作「社會企業家」將給人一個錯覺,以為必定要創辦社會企業才稱得上「社會企業家」,因此,筆者傾向把social entrepreneur譯作「社會創業者」;至於「社會創業家」,就留給那些有相當成就的人。幸運地,這個譯法亦在內地廣泛採用,目前唯一一份專門介紹社會企業的中文雜誌,在北京出版,名稱就是《社會創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

在今後本欄〈社創群英〉中,筆者將介紹世界各地(包括中港台)的社會創業者,讓讀者判斷他們是否推動社會前進的最重要力量。

作者為資深管理顧問,退休多年後創辦「仁人學社」,在本港及內地推動社會創業教育及培訓。

kakuitse@education-for-good.com


Recent Posts

See All
建築為大眾 創新惠舊城

「大眾」往往被視為草根的、欠缺高品味的,似乎與追求創新、美輪美奐的建築物格格不入。然而大家往往忘記了,好的建築和設計往往是由大眾啟發而成的作品。在內地就有這麼一間公司,以「大眾」為工作的起點和目標,它所建設的成果實在令人驚艷讚嘆。...

 
 
 
環保輕巧竹單車

常見的單車車架物料有鋼、鋁合金、釱合金和碳纖維。竹架單車於120年前在倫敦首次亮相,竹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竹架單車只需要幾條竹竿就可以搭建而成,與一般單車的車架物料不同,竹架在製造過程中幾乎沒有碳足跡。雖然竹架單車較一般單車輕巧,但是它仍然提供比鋼更強的拉伸強度和減震度...

 
 
 
公開挑戰模式 採購民間創新思維

研究指出,政府每一個決策背後,平均只掌握3%市場資訊,市場訊息分散在不同持份者手中。巴塞隆拿市政府展開一場「公開挑戰」,開放決策流程讓大眾參與,共同創造出聞所未聞的方案,勝出者與政府攜手推行,順利以低於預算30%,紓緩單車失竊等棘手的城市問題,值得本地借鑑。...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17 BY EDUCATION FOR GOOD. 

info@education-for-good.com   |  Dream Impact, Unit C, 4/F, 760 Cheung Sha Wan Road, Kowloon, Hong Kong, Lai Chi Kok

  • Facebook Basic Blac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