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企力量讓貧農富起來
中國的公益組織近年開始積極探索轉型為社會企業,愈來愈多新興社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涉及業務廣泛,涵蓋養老、殘障、教育、環保、扶貧、健康等領域。雖然政府及民間對社企還沒有統一界定,但實踐者已經先行動起來。由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創辦的北京富平學校是早期社會企業的典型代表。...
創新的醫療服務巨人
過去二十年來,企業的社會參與不斷演進。近數年,企業已把社會議題融合到生意的運作上,為企業和社會締造更多價值。意圖雖好,但企業如何開展「創造共用價值」呢?答案很簡單:由員工的專長和技能開始,改善企業和它服務的對象。企業的核心人才如何,企業的成功便如何。傳統的資本主義只着重什麼...


改變地球與商業環境
大自然是我們最寶貴的天然資源。但現今世代, 全球暖化導致暴風雨和旱災頻繁、冰河融化、水平線上升、農耕地消失等嚴重後果。人類的生存危機,已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然而,對決策者和大多數民眾來說,氣候變遷只是「知道但不放心上」的議題,大家仍著眼於當下的方...
共建社會互救互助體系
跑步活動在中國蔚然成風。據內地官方統計,2015年內地共舉辦了約134場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參與人數達到150萬人,增長率超過1.6倍。然而,猝死現象也隨之有上升趨勢。為了避免此類悲劇發生,中國的社會企業「第一反應」為賽事提供醫療救護,守護參與者的人身安全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