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怎麼說?
「從事社會服務二十多年,期間創立不少新服務,一直認為鉅細無遺的計劃書和周全的事前準備功夫是創業的不二法則。但學習了精益創業,卻另有一番體會。精益創業讓我明白除計劃和準備外,更重要的是在策劃過程中不斷收集服務對象的意見,和透過接觸掌握服務對象對新服務的反應,從而改善服務計劃,達致更貼近服務對象的期望和需要。
透過 「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我們可以在計劃前期讓潛在服務使用者測試產品,提供反饋,讓策劃者在未完成設計前仍有空間進行改良。「最小可行產品」最具啟發性的地方是在於盡早知道不足或錯誤之處。接受了最小可行產品的概念,讓我們更有勇氣面對挫敗而不會氣餒,因為我們明白等到服務設計完成的時候,一切已經太晚了。
我認為在社會服務機構中, 無論是開發新的服務或創辦新的社會企業, 精益創業的方法都可以大派用場.過去半年來, 我們的機構就是採用這個方式來策劃一個新的策略性項目, 不但進度比預期的好, 更重要的是讓同事親身感受及掌握到這個嶄新的方法, 對我們日後各方面的工作都會有莫大裨益。」
香港傷健協會總幹事 高潔梅女士
服務創新入門
如果想在單位內推行服務創新,便需要有一套共同語言、簡單易掌握的工具及方法,所以我們建議團隊可以利用1-2天學習一套適用於社福機構推行服務創新的方法--「精益創業」,從而掌握以「精益創業」法去逐步實踐新服服 的想法或改善現有服務。
你會學到什麼新概念和方法?

商業模式畫布應用

顧客發掘方法

原型(Prototype)製作

「建立-量度-學習」循環
你將會學到什麼新概念和方法?

原型(prototype)製作

顧客訪談練習

取得顧客反饋

精益畫布(Lean Canvas)實戰
服務創新進階
他們怎麼說?
「我們的同事學習了精益創業的技巧,希望他們可以利用這個新方法為機構不同的項目帶來革新。同事們期望可以多參考其他機構的精益創業成功案例,掌握要訣,再學以致用。」
香港傷健協會副總裁 (服務) 梁佩如博士
"Lean Startup is a very good methodology to make social change and innovation. It encourages me to think BIG but start in SMALL. The step is very clear and all of us are easy to follow the methodology with a step-by-step approach."
我們的客戶
如果你的團隊營運多年,開始覺得現行服務未能回應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和其他持分者的期望,我們建議團隊可以利用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去進行核心服務檢視,找出最需要改善、更新的地方,並利用「精益創業」法去令團結快速和成功地開發新服務。
在培訓及小組指導的過程中,仁人夥伴會和你的團隊同行,探索新的服務需要,從而訂定新服務定位,並為服務帶來創新。
全程分為兩階段﹕
首階段﹕2-3天精益創業培訓
次階段﹕6-9個月小組指導及服務共創
*參與小組指導的團隊應由3-6人組成,當中需由決策者及多位執行者組成,負責為創新概念進行測試,以至落實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