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發掘社會企業家
- 謝家駒
- Jun 12, 2017
- 3 min read
戴志登(Bill Drayton)是美國人,管理顧問出身,曾任美國政府高官,後來創辦一個新型組織「愛創家」(Ashoka:Innovators For The Public);在世界各地發掘及支援社會企業家,影響巨大而深遠。

2005 年,《美國新聞及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推選戴志登為美國25 名最具影響力的領袖之一。他亦是公認為最早採用social entrepreneur一詞的人,那是1972年的事。
戴志登出生於紐約市,雙親是來自澳洲的移民,父親是個探險家。畢業於哈佛大學,留學英國,在牛津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回到美國後,進入耶魯大學法律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
創辦新機構「愛創家」
畢業後,戴志登加入麥肯錫顧問公司當管理顧問,長達十年之久。之後加入美國政府環境保護署擔任副署長一職。在環保署期間,他開創了多項創新的環保計劃,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排碳貿易」(emission trading),即以法例來規定個別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額。

對戴志登來說,1980 年是轉捩性的一年。他決定離開官場,去創辦一個全新的機構,這個機構的創辦本身就是一個創新,世界上從未有過這樣的一個組織。
它的名稱也很特別:Ashoka:Innovators For The Public。
Ashoka 是印度公元三世紀的君主,用武力統一全國後,放下屠刀,推廣一連串社會福利及經濟發展政策。
1980 年戴志登以5 萬美元的資金創辦了「愛創家」,時至今天,每年的運作費用達4000 萬美元,在全球共有25 個辦事處,僱用超過200名職員,有數以千計的義工支援它的工作。
愛創家的運作模式很簡單:在世界不同地區物色傑出的社會企業家,通過一個嚴謹的篩選過程,推選他們成為Ashoka Fellow ,fellow 一字很難翻譯,既不是「會員」,又不是「院士」,也不是「資深會員」,所以乾脆譯作「愛創家成員」。
這些成員都是開創了一些嶄新的方法,去解決當地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諸如教育、環境保護、衞生、吸毒、人口販賣等。挑選成員的過程往往達一兩年之久,因為所用的標準極其嚴格,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嶄新意念──前所未見的做法;二、創業精神──從無到有的開拓;三、創意──不斷更新及突破;四、社會效應──包括可以不斷擴大規 模及推廣至其他地區;五、道德品格──無可置疑的品格。成員當選後,愛創家為他們提供三種支援。首先,提供三年的基本生活津貼,讓他們能專注於事業;其次,專業服務的支援,包括管理顧問、法律、市場推廣等;第三,每年兩次的大型聚會,讓世界不同地區的成員可以聚首一堂,互相切磋、學習、啟發甚至合作開拓新的服務。
從1980 年第一個成員被選出後,至今已有3000 多名Ashoka Fellows,分布五大洲六十多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及最緊密的社會企業家組織。這些成員的個人及集體力量推動着全球性的社會企業家運動。很可惜,在大中華地區暫時還未有愛創家成員。
人人皆為促變者
2005 年,就在愛創家成立25 周年之際,戴志登為此寫了一篇長文,深刻反省及總結二十多年的經驗,文章題目便導出了結論 Everyone a Changemake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s Ultimate Goal(〈人人皆為促變者:社會企業精神的終極目標〉)。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結論,主要是因為:
一、戴志登發覺世界各地成功的社會企業家都是出色的「促變者」;能夠通過創新的方法去解決或大大紓緩一些迫切而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戴志登亦發覺到這些社會企業家不單止自己是個促變者,而在整個促變過程中,啟發了大量不同界別、階層的促變者。
三、因此戴志登認為社會企業家的最大作用及貢獻,並不是他創造了多少社會急切需要的產品或服務,而是他能夠感染及啟發多少人成為促變者。
正因為這些啟示,戴志登以「人人成為促變者」(Everyone a Changemaker)作為愛創家的願景(Vision)。
作者為仁人學社主席 kakuitse@gmail.com
Recent Posts
See All「大眾」往往被視為草根的、欠缺高品味的,似乎與追求創新、美輪美奐的建築物格格不入。然而大家往往忘記了,好的建築和設計往往是由大眾啟發而成的作品。在內地就有這麼一間公司,以「大眾」為工作的起點和目標,它所建設的成果實在令人驚艷讚嘆。...
常見的單車車架物料有鋼、鋁合金、釱合金和碳纖維。竹架單車於120年前在倫敦首次亮相,竹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竹架單車只需要幾條竹竿就可以搭建而成,與一般單車的車架物料不同,竹架在製造過程中幾乎沒有碳足跡。雖然竹架單車較一般單車輕巧,但是它仍然提供比鋼更強的拉伸強度和減震度...
研究指出,政府每一個決策背後,平均只掌握3%市場資訊,市場訊息分散在不同持份者手中。巴塞隆拿市政府展開一場「公開挑戰」,開放決策流程讓大眾參與,共同創造出聞所未聞的方案,勝出者與政府攜手推行,順利以低於預算30%,紓緩單車失竊等棘手的城市問題,值得本地借鑑。...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