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市值24億美元的共益企業

  • 羅偉鴻
  • Apr 1, 2017
  • 4 min read

共益企業(B Corp)是由美國非牟利機構B Lab發起的一個公司認證,若公司有透明的公司管治、良好環境治理、關顧社區、照顧員工及擁有具正面影響力的商業模式(Impact Business Model),經過嚴謹的認證過程,在200分為滿分之中獲得80分以上,便可獲得共益企業認證。本周有香港主流中文報章報道共益企業認證為「社企認證」,理解未必是錯,但可能限制讀者對共益企業的想像。

2015年12月獲共益企業認證的公司羅雲教育(Laureate Education),在認證過程中獲96分,高分數還是其次,它是全球2000多間共益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羅雲教育是目前世界上頒發最多學士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於1999年,營運羅雲國際大學集團(Laureat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在28個國家擁有88個分部及200個校園,88%的校園建於發展中國家,聘請6萬個職員,學生人數過百萬,當中34%畢業學生出身自困苦中的社會基層,總計獲超過7億美元的學費減免;在2015年,14.6萬個基層學生免費或以極低價格於校園診所獲醫療及保健服務。

全球最大高等教育機構

羅雲教育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之外,還獲政府及世界級大學如邁阿密大學及利物浦大學垂青成為合作夥伴;社區方面羅雲教育與國際青年基金會 (International Youth Foundation)共同協作,轉化全球其中14個校園成為支持青年社會創業的中心。為推動大型公開網上課程,羅雲教育聯同世界銀行及其他私募基金投資初創企業Coursera,金額超過4000萬美元。

51歲創辦人碧加(Douglas L. Becker)指出,羅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育學生在職場及人生上成功,而良好教育是奠定美好社會的基石。這樣的想法啟發了他以「商業頭腦」加上「利他心」去營運一盤教育大業,「當我們的學生成功,則國家繁榮、社會得益」就是碧加領導羅雲教育的信念。在知識型經濟的今天,羅雲教育正正踏着知識增值、全球化及網上學習的潮水,由20年前的幾萬個學生,水漲船高至今日的過百萬。

創辦人碧加(Douglas L. Becker)

羅雲教育於1999年投資美國的威爾頓大學(Walden University)、西班牙的歐洲馬德里大學(Universidad Europea de Madrid)、瑞士的理諾士國際酒店管理學院(Les Roches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tel Management)、墨西哥山谷大學(Universidad del Valle de México)及智利的美洲大學(Universidad de las Américas)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力推網上收費課程。

過去10年,以20億美元進行41項併購。2010年羅雲教育邀請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為榮譽校監,以及前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長羅丹(Judith Rodin)成為其獨立董事,2013年獲世界銀行集團成員之一的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投資1.5億美元,助力於發展中國家推行私立高等教育。2017年,羅雲教育在納斯特上市,獲著名投資者索羅斯及微軟創辦人之一的保羅艾倫支持,共籌得4.9億美元,成為共益企業中最大的上市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大學入學率低於20%的地區大展拳腳,為求學無門的學生打開一條新路,而且在工程、科學、公共衞生方面着墨不少,為培育學生不遺餘力。

在羅雲教育的35頁影響力報告之中,有25歲馬來西亞工程學生Ganesh以低價為過萬鄉村村民解決水資源問題;哥斯達黎加校園社工系主任Rosa與23歲學生Eunice,替過百個貧困婦女開辦免費財務及創業課程以扶助弱勢等,他們都是羅雲教育所設立的Here for Good Award得獎者,獎項的設立是為表揚在社會上創造影響力的學生、校友、老師及職員。

25歲馬來西亞工程學生Ganesh

共益企業品牌護航

樹大招風,羅雲教育的教育商業帝國被《華盛頓郵報》狠批其「販賣」教育,只為牟利而不理知識、營銷手法不良、視學生為顧客等;而且在智利營運牟利高等教育是違法的,羅雲教育分校卻相安無事,記者質疑其在灰色地帶的手法太「非傳統」。碧加卻站得住腳,經歷一輪輪嚴謹驗證後,羅雲教育成為共益企業,公開透明地分享他們的評估數據,使他們在營商及創造影響力上有最獨立的第三方認證,清者自清。

羅雲教育根據B Lab所制定的框架進行認證,其中3大範疇,正正是呼應了牟利高等教育的爭議。

第一是透明度,尤其是收生時有否確保顧客接收到全面資訊,並對消費者有足夠的保障,羅雲教育甚至須向B Lab公開有否曾因宣傳和招生手法不當,而被相關機構調查。

第二是實際成果,衡量羅雲教育的課程,有否真的提升學生的經濟地位,特別是來自基層的一群,統計學生的就業及升學率,收入的提升等。在教育扶貧的同時,亦需向學生提供足夠的公民參與的機會,量度整體滿意度。

第三是問責性,羅雲教育不能只向股東負責,更需要向學生甚至當地社區問責。有見及此,羅雲教育於2015年註冊成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有別於一般公司的法律責任是追求股東的利潤,這種美國新公司註冊形態,規範羅雲教育需向包括學生在內的所有持份者負責。

正如B Lab聯合創辦人之一的巴特(Bart Houlahan)所言:「B Lab提供的是一套全面的標準,幫助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和普羅大眾掌握更全面的資訊,理解牟利高等教育在滿足市場需求時,如何創造正面的社會效益和公眾利益。」他更認為透過第三方獨立認證,有助提高整個業界的水平。

B Lab聯合創辦人之一的巴特(Bart Houlahan)

市值24億美元的羅雲教育很難與我們普遍理解的「社企」扣上關係,與其視共益企業認證為「社企認證」,更適合的可能是透過獨立認證,導正及規範主流企業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甚至提升行業標準。羅雲教育與牟利高等教育只是其一例,共益企業認證適用於所有行業,所有規模的主流企業。


Recent Posts

See All
建築為大眾 創新惠舊城

「大眾」往往被視為草根的、欠缺高品味的,似乎與追求創新、美輪美奐的建築物格格不入。然而大家往往忘記了,好的建築和設計往往是由大眾啟發而成的作品。在內地就有這麼一間公司,以「大眾」為工作的起點和目標,它所建設的成果實在令人驚艷讚嘆。...

 
 
 
環保輕巧竹單車

常見的單車車架物料有鋼、鋁合金、釱合金和碳纖維。竹架單車於120年前在倫敦首次亮相,竹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竹架單車只需要幾條竹竿就可以搭建而成,與一般單車的車架物料不同,竹架在製造過程中幾乎沒有碳足跡。雖然竹架單車較一般單車輕巧,但是它仍然提供比鋼更強的拉伸強度和減震度...

 
 
 
公開挑戰模式 採購民間創新思維

研究指出,政府每一個決策背後,平均只掌握3%市場資訊,市場訊息分散在不同持份者手中。巴塞隆拿市政府展開一場「公開挑戰」,開放決策流程讓大眾參與,共同創造出聞所未聞的方案,勝出者與政府攜手推行,順利以低於預算30%,紓緩單車失竊等棘手的城市問題,值得本地借鑑。...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17 BY EDUCATION FOR GOOD. 

info@education-for-good.com   |  Dream Impact, Unit C, 4/F, 760 Cheung Sha Wan Road, Kowloon, Hong Kong, Lai Chi Kok

  • Facebook Basic Black
bottom of page